蜀汉五虎上将的传奇与武艺之争
关于蜀汉五虎上将的说法,最早见于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三回。当时费诗向关羽传达汉中王刘备的封赏:\"汉中王封您为五虎上将之首,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马超、黄忠。\"这个著名的武将组合由此得名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三国演义》的全称是《三国志演义》,在正史《三国志》中,陈寿将蜀汉这五位名将合为一传,与曹魏的\"五子良将\"(张辽、乐进、于禁、张郃、徐晃)和东吴的\"江表十二虎臣\"(程普、黄盖等十二人)形成鲜明对比。
在罗贯中的艺术加工下,五虎将的武艺被描绘得神乎其神。小说中,即便是五子良将中最强者也难以匹敌五虎将中最弱的一位,而江表十二虎臣更是需要两两配合才能勉强登场。然而关于五虎将内部孰强孰弱,作者却留下诸多悬念:关羽与黄忠战成平手,张飞与马超难分高下,唯独赵云从未与同僚交手。这位风度翩翩的将军深得同袍敬重,关羽视其为兄弟,马超对他礼遇有加,因此赵云的武艺排名成为后世争论不休的话题。
展开剩余74%虽然赵云未曾与其他四虎正面对决,但他曾在汉水之战中单骑救出被张郃、徐晃围困的黄忠。当时黄忠已陷入绝境,赵云如天神下凡般杀入敌阵,吓得徐晃、张郃望风而逃。这位面容俊朗的将军平日温文尔雅,但战场上的爆发力堪称惊世骇俗。他在长坂坡创下的斩将记录多年无人能破,直到三国后期的猛将文鸯才勉强可与之相提并论。
关于赵云的武功修为和真实年龄,《三国演义》中存在一些矛盾记载。比如他初出茅庐时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,而关羽仅用四刀就斩杀了文丑。这个对比让部分读者认为赵云武功远逊于关羽,甚至可能是五虎将中最弱的一位。但若仔细分析穰山之战和潼关之战的细节,就会发现这种观点站不住脚——赵云的武艺很可能在马超之上,而且优势不止一星半点。
潼关之战中,马超将曹操追杀得割须弃袍,却在追击途中被曹洪阻拦。两人激战五十回合后,虽然曹洪力竭刀法散乱,但仍死战不退,直到夏侯渊援军赶到,马超才被迫撤退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前马超曾轻松击败于禁(八九回合)、张郃(二十回合),并数合刺死李通(此处存在时间错位,历史上李通早逝)。若据此认为曹洪武功远超张郃、于禁,那么\"五子良将\"的含金量就值得商榷了。实际上,曹洪在曹氏宗族将领(夏侯惇、夏侯渊、曹仁、曹洪)中实力最弱,这种推论显然不合常理。
汉末乱世中的名将如同现代的职业经理人,多为功名利禄而战。除了嫡系亲信,很少有人会拼死效命。因此\"打得赢就打,打不赢就跑\"成为常态,像曹洪死战马超、夏侯惇硬撼吕布这种舍命护主的行为实属罕见。马超在潼关之战的表现堪称惊艳,虽未能斩杀张郃、于禁或许褚,也没能擒获曹操,但这恰恰证明他已跻身超一流高手之列。不过三国真正的绝顶高手唯有吕布一人,当时各路猛将群殴吕布都觉理所当然,因为\"吕布非一人可胜\"已成共识。
桃园三兄弟与曹营六将合力击败吕布后毫无愧色,唯独对阵吕布时他们会放下武德观念。在其他场合,武将们通常遵守单挑规则,只有徐晃、许褚曾联手攻击关羽反被击退,张郃、徐晃围困黄忠却被赵云吓跑。有趣的是,张郃敢与马超单挑二十回合后撤退,面对张飞、赵云时却能坚持更久。在穰山之战中,张郃在绝对优势下意图擒杀刘备,仍与赵云激战三十回合才败退。这位\"河北四庭柱\"之一的猛将深谙生存之道,唯有在泼天富贵诱惑下才会拼命——比如擒杀刘备这样的不世之功。
与张郃齐名的高览就没这么幸运了,他在穰山遭遇赵云时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:\"玄德正慌,方欲自战,高览后军忽然自乱,一将冲阵而来,枪起处,高览翻身落马。\"高览的武功本不在张郃之下,官渡之战中他曾与许褚打得难解难分。许褚当时出战,袁绍方面派出的正是高览:\"许褚挥刀纵马,直出助战,高览挺枪接住。\"这场对决未分胜负,说明高览武功仅次于颜良、文丑。如此猛将却被赵云一枪毙命,足见赵云为救刘备时爆发的恐怖战力。
赵云对刘备的忠诚堪比夏侯惇、曹洪之于曹操,他在生死关头从不留手。相比之下,投降刘备后的马超却判若两人。这位曾经的西凉霸主变得谨小慎微,再难重现昔日雄风。身份地位的落差严重削弱了他的斗志,从一方诸侯沦为部将的心理转变,使马超的武功也出现断崖式下滑。当他在葭萌关\"顿首谢\"刘备时,就注定从驰骋草原的野马变成了驯服的坐骑。小说中一个细节耐人寻味:刘备宴请马超时,\"未曾安席,子龙已斩二人之头,献于筵前\"。马超的震惊与敬畏,暗示着他已无法与如日中天的赵云比肩。
若论巅峰时期的马超与赵云公平对决,或许百回合内难分高下。但时势异,英雄末路的马超终究难敌正值盛年的赵云。这种对比不仅关乎武艺高低,更折射出乱世名将的不同命运轨迹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速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